530小说>都市现代>我的极品兵王老婆>第1111章 这就让哥很难办了啊!
利润不高。

赚不到多少钱,哪儿有企业愿意来?

扶贫不是把自己搞赤贫。

企业选址,要么是靠近市场,要么靠近资源,总得想方设法的降低自身成本。

而这两个县……

吴杰听了之后,感觉都和高科技产业无缘。

想要扶贫,想要绿色无污染的发展经济,只能因地制宜。

但问题是……

道理谁都懂。

这些年,是有不少市县,靠着发展新型农牧业、开发旅游资源等,没有富饶的矿产资源,照样完成了脱贫,带动民众致富。

而汊德县和椿白县,也早就效仿过了。

旅游是不可能了,没有什么名胜古迹、秀丽山川,而且距离人口众多的大型城市也很远。

弄些什么农家乐、休闲山庄之类的,哪儿能吸引大城市的人,过来自驾游?

也曾想办法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加工,各种高附加值农作物。

可别的市县,会想不到?

他们还有先发优势,甚至有区位优势。

就比如发展蔬菜大棚,那些刚靠近大城市的,运费都更便宜。

知道什么蔬菜热销价格好,可以赶紧采摘,迅速送进大城市去销售。

而相距很远的,即便同时知道消息,等把菜采摘装车送进城,价格已经跌了。

别看蔬菜每斤相差一两毛,似乎差距不大。

但是拉一车蔬菜,动辄几吨甚至几十吨,那就是几万斤,少卖两三毛,那就是少赚上万元了。

更何况,蔬菜长途运输,很容易因为碰撞、挤压、高温等变质损坏,要是半路上堵车太久,那就更惨了。

所以对于那些承包土地,大规模种植蔬菜的投资商来说,为什么不在大城市周边的市县投资呢?

而种植什么药材、茶叶、果树,饲养鸡鸭鱼、猪牛羊之类的,这些也都有过努力。

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种子、树苗、幼崽等等,还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指导,依然没成功。

因为被扶贫的对象基本就没什么文化,他们一辈子种玉米、小麦、水稻等已经习惯了,一年少说也有那么几千块收入。

突然那让他们改种其他农作物,谁能保证一定能赚更多?花费更多时间、投入更大精力,到头来东西卖不掉,谁来兜底?

即便答应改种药材、茶叶、水果等,但也是小打小闹,和那些已经形成规模化和品牌化的地方,怎么竞争?

至于饲养家禽,就更悲剧了。

现如今有大量的工业化饲养基地,大规模成批量的饲养各类家禽。

通过科学培育、精心调配饲料,即便不用各种激-素,饲养速度也相当迅猛。

比如养猪……

农村人是煮猪食、喂猪草,甚至是用粮食,喂养大半年左右,成本很高。

而养猪厂选用最好养的小猪,每天定时定量用饲料猛催,三个月就出栏,成本很低。

那么同样是猪肉,卖同样的价钱,谁更能赚呢?

至于养其他家禽,没有养过的贫困户,就更容易失败了。

隔行如隔山。

没养过牛羊的,就算手把手教,他们学会了也不好搞,地里的农活都干不完,还让他们放羊放牛?

总之。

会议上,两个县的人都没有任何隐瞒。

他们做过什么,在哪些方面努力过,遇到过什么问题,都说得很清楚。

既然希望吴杰来振兴经济,脱贫致富,那自然就该说清楚。

毕竟集团真要来投资,那必然会安排调查走访,很多问题想藏,也是根本藏不住的。

只是……

能想的办法,他们都试过了。

别的市县有什么成功经验,他们也都考察过效仿过了。

既然都没获得成功,那让哥来,未必就能上演奇迹吗?

啪!

不知第几次点着香烟,吴杰微皱着眉头,抽烟沉思。

扶贫不同于慈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慈善是直接给弱势群体,比如孤儿、残疾人士等直接物质上的接济,是不图回报的,花多少就是多少。

如果真的是砸钱,那倒简单了。

两个县,有多少贫困户,一家给几万十几万,总花费绝对不超过百亿。

可这些钱给出去,他们花完之后,还不是照样贫困。

而扶贫则不一样,是需要建立某种合作机制,既能让贫困人口长期获利,从而脱贫致富,又能让企业自身盈利,可持续发展。

企业赚到钱,才能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为当地解决更多就业人口,带来更多税收,让经济更加活跃。

让一个人稳定就业,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那他吃穿住行、消费购物,也会带动当地经济,而就业人数足够多,就会形成足够庞大的集群效应。

也正因如此,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就业率越高,而就业率高的地方,又怎么可能贫穷?

可问题是……

汊德县和椿白县,确实是没多大的发展优势啊!

而唐龙实业集团的业务,生物医药、高新材料、新能源等等,又全都是高科技。

来这两个县投资设厂?做什么?

那些早已习惯在大城市周边工作的员工,也不可能大老远的,来到陌生地域工作。

唉!

真特么头疼啊!

本来哥就不是善于经营管理企业,以前像这种事,都是唐筱在管。

哥哪儿懂这些?

隔行如隔山,这已经就是超过哥的能力范畴了!

所以


状态提示:第1111章 这就让哥很难办了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