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仙侠修真>天书奇谭>第四章 英雄豪杰,当如是否
是商人,经常出远门的缘故,平素聚少离多,迄今还没有一子半女,让吴成夫妇不时有些担心。

“阿解啊,你年纪也不小了,真的不考虑成家吗?”兄弟俩聊了一会儿,吴成忍不住又劝道,“母亲生前最担心的就是你了……”

吴解神色顿时一黯,回头看着草庐外面不远处的那座高坟,深深地叹了口气。

“仙门中人想要找到合适的道侣,哪有这么容易!”

他不想就这个问题多谈什么,话锋一转,又谈起了国家大事。

吴成也知道弟弟的难处,只得暗暗叹息。

兄弟两谈了一阵,将几件大事——商量妥当,一身白衣的吴解便施展法术,将吴成送回了侯府。

墓地距离县城近三十里,兄长也已经快五十岁了,不宜让他长途跋涉太过劳累。

神识之中确定吴成稳稳当当抵达了侯府,他才叹了口气,回过身来注视着那座自己亲手雕刻的墓碑。

墓碑上“先妣”两个字很刺眼,让他的鼻子不禁有点酸酸的。

纵然他已经尽了孝心,可母亲还是在两年前去世了,她去世之前,一直在看着吴解,目光之中满是担忧。

在她的眼中,看不到神通广大的飞仙吴知非,看不到天下闻名的青羊观“小火神”只看到了一个长期漂泊在外,人到中年尚未能够成家的儿子。

母亲死后,吴解的父亲仿佛骤然老了十岁,往常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他很快就变得老态龙钟。他从侯府搬了出来,住回了吴家集——当年他们夫妻互相扶持,一起度过艰难的岁月,这座老宅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感觉到妻子的气息,宛若还环绕在身边一般。

除了回忆和怀念,老人将剩余的精力都用来编纂一本史无前例的医学著作,其中不仅收集了海量的药方,更有许多寻常医者视若珍宝、父子相传从不外泄的行医经验。

身为大楚国的老侯爷,有安丰县侯和济世侯这两个儿子,他有足够的资源来做这件事。

目前那本被他取名为《青衣记》的医书已经完成了一大半——青衣,说的是医者惯用的装束。天下医者,多喜欢穿着一袭青衣,这本书记载了天下医者的无数心血,自然应该以医者为名。

这部医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讲医理,吴解的细菌论自然也在其中;中册讲天下各种草木、动物、矿石的药性,其中有很多都是吴解从仙门典籍之中找到的资料;下册便是天下医者的行医经验,吴解的防疫法也在其列。

老者的身体已经日渐虚弱,头脑也渐渐模糊,甚至于不止一次面对长子都认不出来——他的记忆常常回到了几十年前,回到了一家人还住在小镇上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两件事能够让他的思维清新,一是医书,二是这么多年容貌没有太大变化的吴解。

吴解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容貌看起来却像是二十岁上下,比起当初离家求仙时候只是稍稍成熟了一些,基本的轮廓并没有改变。

所以当他去看望父亲的时候,已经连走路都要人搀扶的老人常常感叹:“阿解出了一趟门,看起来老成多了!”

这些年吴解在炼丹术上下了许多功夫,为父母炼制了很多延年益寿健体强身的药物,然而对于已经接近七十岁的老人来说,什么样的灵药都没多大意义了。

九州界的人们寿命并不长,一般人就算无病无灾,大概也就活到五十岁上下,五十五岁便算是长寿了——比方说吴解的大伯,杜若和杜预的父亲,昔年的杜团练,后来的杜将军,就是在五十七岁那年老死床第,临死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一辈子练武,却没有捞到哪怕一场大战,一生都在小打小闹。

吴解曾经查过前辈祖师们的笔记,得知这并非营养不良或者医术不佳,乃是“天年”。

这个世界的人们,原本就只有六十岁的天年,想要活过这个年纪,当真是很不容易!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九州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所以年近七十的吴老爹,已经是实实在在的老寿星,快要可以被称之为人瑞了。

吴解已经没办法延续父亲的寿命,他能够做的,只是让父亲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尽可能过得舒服,让他能够完成毕生的心愿。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自然需要天下太平——吴解觉得,无论哪一国的百姓都需要天下太平,大家安安稳稳地生活,等到老了之后安安稳稳在床上、在子孙环绕间死去,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点也没有藏私地将仙人掌和海牧草的种子赠送给正派同道们,还详细地教导他们该怎么种植这些奇怪的植物——他觉得,只要能够让天下百姓过得好一些,自己的一番心血就没有白费。

可惜这两种植物出世得还是有点迟,纵然正派仙人们到处推广,一时间也还没有能够普及开来。对于救灾这件事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帮助,吴解心里也没底。

他能够做的,只有在自己可以影响的范围里面尽可能多地储备粮食,希望当日后大灾降临的时候,能够多缓解一点灾情,多救一些人。

这些年来,他的修为渐渐精进,也已经慢慢地明白了许多天地循环变化的道理。

九州界的气候其实和地球上有点相似,或许当初开辟这一方小世界的那位大神通者就是参考一颗类似地球这样的星球来设计这个世界的——茉莉说过,当年无上神君时代,世界分为三个


状态提示:第四章 英雄豪杰,当如是否--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