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覆汉>第十八章 杯酒祭黄河
愈发感叹道。“诸位今日能够临河而叹,是不是该谢谢人家王景王仲通啊?”

曹操无语至极,其余众人也面面相觑……不是大家不知道王景王仲通是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大家多晓得此人是谁,这才会觉得无语!现在正行军,马上要打仗了,你身为一军主将,不想着如何筹画用计,反而在这里凭吊古人?!

那么王景王仲通到底是谁呢?

答案是,此人乃是东汉初期的庐江太守,出生于平壤,不过,此人名扬后世数百年不是因为他的出身和仕途,乃是因为他是有汉一朝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专家……没有之一。

很多人大概会疑惑,为什么普遍性以山川地理为天然边界的汉代郡国,到了东郡和平原国会弄的乱七八糟……这两个大郡国居然全都全都是被黄河一分为二(东郡其实是被一分为三),根本说不清楚是河南还是河北。

实际上,在东汉初年的时候,这两个郡都是标准的河南地域,然后北面边界也全都是以黄河为天然界线的。

但是,那个时候的黄河经常泛滥,而且和汴河相互侵扰,弄的沿途三州数郡百姓苦不堪言,而王景便是被汉明帝派出来修黄河的。在王景的治理下,黄河下游全面疏通改道,并建立起了一座坚固的黄河大坝,东郡和平原国被黄河从腹中穿过的奇怪地理状态便是那个时候被王景给人为塑造而成的。

而在河道和大坝重新整修以后,东郡和平原一跃成为天下著名的富庶之地且不说,关键是从那以后,整个汉朝,黄河就没出过乱子!

当然了,公孙珣还是小瞧了人家王景的……他不知道的是,历史上王景整修的这个黄河河道良好运行了近八百年!八百年间黄河都没有因为河道的问题产生大乱子,连决口都很少!这个成绩,简直要羞煞不知道多少后来人!

“王仲通……”曹操停了半晌,也只能勉力附和。“王仲通确实遗泽世人百余年,不愧是一代名吏。”

公孙珣连连摇头:“何止是一代名吏?我当日曾在邯郸修过一座小小的霞堤,深知水利的辛苦和好处,故此常常引以为傲。可今日来到东郡,见到王仲通的黄河大堤,这才知道自己的成就堪称微末……孟德兄,我辈建功立业,却也要分清好歹,如攻城略地,便是成就再高,又怎么能比得上人家王仲通的功业呢?”

曹操颇为无语,若非是与眼前人认识许久,他几乎会以为对方是个善妒小人,只因为自己提出了破城妙计便故意出言敲打自己。

“那文……将军以为该如何呢?”曹操无奈问询道。“要不要等打下顿丘后给王仲通立个碑?”

“不用。”公孙珣当即挥手言道。“百年大堤比什么碑文都要久存……我意明日暂停行军,然后在河中献上牺牲,祭祀王仲通!”

曹孟德是真的无语了……一瞬间,他真的怀疑眼前之人是在刻意打压自己!

明明告诉对方了,自己在顿丘安排了内应,可对方居然要突然停下行军,祭祀什么本朝名吏?!

就算是你嗓门起的高,说的也有道理,可现在在打仗好不好?数千骑兵,连着河中船只、民夫,估计得有上万人,就因为你一时兴起,全部停下来一整天?

然而,曹操终究是曹操,他固然也有疑惑,并一度愤懑,可终究是想起眼前之人的战例,以及二人的私交,所以勉强保持了姿态。

不过,在场众人的大部分还真就以为公孙珣是在专门敲打曹操,不让后者轻易建功呢!实际上,夏侯惇都已经瞪大双眼盯住公孙珣了!只不过,随侍在此的张飞也盯住了他,让这位十几岁便杀人的夏侯元让不敢有所反应而已。

话到此处,公孙珣看都不看其余人面色,而是径直回身上马,然后一边前行一边发号施令……细细听来,居然全都是为河中祭祀做准备。

比如,今晚要在一处河面宽阔,水流平缓之地扎营;

再如,河中船队要取出不少军械分发下来,以腾出船只;

还有,这些船只还用铁索连环,简单拴在一起,以搭建成数个稳固平台,方便五官中郎将入河中行祷祭祀。

种种措施不一而足,根本不像是开玩笑!

军中议论纷纷,但之前出行时的那位千石司马的人头还历历在目,根本无人敢向公孙珣建言。

唯一有这个资格,也不怕节杖的曹孟德,偏偏又有些敏感,不好轻易去谏的。

于是乎,一时间这些荒唐的命令居然就被传达并执行下去了。

黄河南岸,白马城,黄巾军在此地的小帅眼看着河北岸的汉军大队车辚辚马萧萧,船队、骑军俱都齐整,浩浩荡荡往东而去……半是忧虑不止,半是松了一口气。

忧虑的是,汉军军势极为壮观,沿河而下速度又快,一看便知道是官军精锐,此番东去,那东郡河北岸的数城怕是要陷入苦战了;而松一口气的理由更是实在,大河隔绝,汉军既然选择沿着北岸进军,去打北岸诸城,那自己这里多少能够安稳一些。

说白了,从起事以来,东郡黄巾基本上是望风披靡,便是有些城池有所抵抗也顶不住黄巾军用绝对数量优势一拥而下,此刻朝廷精锐尽出,三河五校之名,他们也是久仰的,故此忐忑不已。

“往濮阳派出快马!”这忐忑不安的小帅眼看着汉军大队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这才彻底松了一口气,然后又赶紧吩咐了下去。“告诉卜帅,跟前日燕县那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 杯酒祭黄河--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