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穿越重生>皇帝,哥罩你>第203章 范斫的心事

紫瑶在那边忙开了,范斫也帮不上什么,又成了清闲的人。

徐诚忻自看了圣旨,心中一直有事,便抽空将刘武二人留在书房一起商议。刘武早想弄明白圣旨上的内容,不由再次问起。

“事情在我的预料之中,不过还是有些麻烦。”徐诚忻道:“先是精简兵政一事,虽说章惇百般阻挠,但在兵部与枢密院的一再坚持之下,又联合了一些志同道合大臣,总算是动起来了。”

“那是好事啊。”

“是好事,可恰在此时此方的战报也来了。问题就出在这里……”

“北方怎么了?”刘武忙问。

杜中骞是他们的好友,其父杜中师也很受他们尊敬。自父子二人去了北方与西夏、辽人周旋,他们时时关注战局,据传杜中师行兵颇有章法。基本按照徐诚忻当时提出的打酱油战略,同时尽量消耗对方二国的实力。

但辽人也不是傻子,与西夏的倾国之战耗费了大量钱粮兵力,而宋兵的死伤很不成比例,时间一久不免对宋人心生警觉。此时的西夏在宋辽两国的合击之下,接连溃退,防线急剧收缩,只龟缩于夏州一带。同时不断派出使臣向宋辽求和,开出的条件也一次比一次诱人。这些条件自然大部分是许于辽人的,因为他样清楚辽人的进攻才是致命的。

仗打到这个份上,辽国国内也是一片狼籍,国力大减、百姓怨声载道。耶律洪基有心一举拿下夏州,但夏州虽小却集中了西夏的精锐部队,他们负隅顽抗,抱着背水一战之决心,也是块硬骨头。辽延的大臣乘机不断进言,劝其见好就收,同时也要小心南人的诡计,以防他们乘虚而入。

耶律洪基本是个好战的君主,心里总有些不甘。但也不能置大臣们不理,便不住要求宋兵出战。杜中师屡次推辞不掉,几场战役打下来损失了不少兵力,他带的二十万人马现在只剩下十余万人。同时,辽人对宋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时不时的搞些磨擦,大有变友为敌的趋势。

杜中师将情况向朝廷一报,大臣们顿时紧张起来,刚刚实行的裁兵之政自然又当另议。哲宗与章惇其实都支持裁减军队的,他们心里清楚,裁军一事忍一时之痛却能换来诸多好处,别的不说,光户部的钱粮就能节省好多下来。但这些小算盘又不便明说,只得暗中相助。

而宋廷的的文人是出了名的敢说,从来不怕得罪皇帝,就怕不出头人家不知道。几天下来,反对裁军的折子堆了一桌子,连章惇都想不到。本来以为从军队开始改革是阻力最小的,如今他也终于明白当年王安石的艰难了。徐诚忻主理枢密院,他说的话份量不比常人,章惇与哲宗很自然地想到让他来出头阻止这些反对的声音。

徐诚忻最怕与文人争辩,这种扯皮的事本不是他的强项。他也清楚,要跟他们说理是说不通的,要让哲宗硬压下来估计也是不太可能。他就怕哲宗顶不住,变法刚刚开始,如果脚还没跨稳就缩了回去,那以后再想伸腿就难了。

“刘武,这事你看应该怎么应付?”徐诚忻也是有意培养他。

刘武想了想,朗声道:“文人怕事,他们想他们的心事。咱们是军人,跟他们说理是说不通的,属下觉得……不如来个快刀斩乱麻。他们说归说,全当是在放屁,把该办的事都办了,然后让我们铁卫军北上打几个胜仗,估计就没事了。”

果然是标准的军人作风,行事简单,只求痛快,却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哎,西夏不给力啊,怎么才半年多时间就败了呢!”徐诚忻遗憾地说:“我本以为西夏至少能顶上一年,这样我们就有足分的时间来准备。也不知道铁卫军的情况怎么样了,还有马匹、枪炮、钱粮够不够用,另外女真人又是个什么情况。这些都要回京了解后才能做决定,咱们要先有个心理准备,时间是有点仓促,但时机到了就不得不动手了。”

刘武巴不得有仗可打,做为军人,加官进爵全在这上面了,立即满口答应。又见范斫目光烔烔,徐诚忻随口问道上:“范兄有何高见?”

范斫似乎早就等着他来问,立即答道:“属下以为大人若是想与辽人作战恐怕为时尚早,时机还未到切不可动手。”

徐诚忻叹道:“我也知道条件还不够成熟,但情势所逼,不得不战啊。你刚才也听到了,前线西夏守而不出,辽人与之是战是和摇摆不定,同时又屡次挑衅我军;京城里新政变法受阻,这‘冗兵’这病不除,免不了又是个积贫积弱的局势。变法之途内外交困,若再不动手怕要前功尽弃啦。”

“属下有个想法,也不知好不好,想说与大人参详……”

“哦?快说来听听。”徐诚忻想不到他也能提出意见,不由充满好奇。

范斫不紧不慢地说:“属下觉得宋之强敌乃是辽国,若能灭辽,则任何事情应该都不在话下。这是一个大前题,但要灭辽并不容易,大人刚才也说了时机尚不成熟。但大人要是受形势所迫勉强动手,怕不仅是变法之事前功尽弃,连宋室的安危都可能受累。”

刘武听了大为不服,道:“范叔你也太小瞧我们铁卫军了,我们就算打不下辽国,自保应该不是问题吧。”

范斫摇摇头说:“兵家有云:估敌宜高,估己宜弊。铁卫军虽强但也是仓促成形,尚不足以担此重任。况且现在的时机也不是最好的,轻易出手攻守之势必异。大人你想,西夏兵败,怕


状态提示:第203章 范斫的心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