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战国雪>第四十九章: 授人以渔 (五)

夏侯战眼巴巴的看着智,却见智神色一派平和,望着燕云楼外摩肩接踵的人群,嘴角微微抿着若有若无的笑意,显然,智正在等他继续说下去,而百姓们对公主的倾倒,智并没有一丝介意。

夏侯战忽然觉得,智此刻的神情竟有些熟悉,似乎就在片刻之前见过另一人脸上也有这等淡然如云的相似神情,似乎是…夏侯战心里一动,醒悟到,刚才公主在酒楼里面对百姓们的激动和热忱时,她脸上也是这样的神情,如若过客旁观红尘的淡然,默默的将世间种种收于眼中。

“原来公主方才的神情是从智王这儿学来的。”夏侯战暗暗想。

“怎么不说下去了?”许久未听到夏侯战出声,智侧过脸,略有些疑讶的看着这部下。

夏侯战哦的一声回过神来,尴尬的一笑,又讲起了方才之事,不过,他虽把酒楼里发生的事讲得极为细致,却不知道幽州百姓这两日里的心思变化,而耶律明凰在酒楼里的言语更使百姓的心思震动极深。

因为从上京乱起至耶律明凰入主幽州这短短数日内,幽州城的人心可算是一波三折,在拓拔战谋反前,每一个辽国百姓都相信,只要有能令四方慑服的战王坐镇辽域,任凭天下狼烟不断,也不会有一缕战火敢于波及辽民。

尤其是与中原接壤,正处于辽汉之间的幽州百姓,幽州既是商业繁都,也是距中原最近的城池,而中原和辽国两地,一为乱世,一为盛世,一处烽火一处灯火。

在幽州城里,最常看见的便是一批批为避战乱从中原逃入辽域的汉人,每次看见那些衣衫褴褛,妻离子散的逃难汉人,听见往来客商绘声绘色的说着战乱带给中原的生灵涂炭,幽州百姓都会由心里升出一种自豪,正是对乱世惨境的耳濡目染,生活在幽州的百姓们也要比任何州城的辽人更知晓战乱所能带来的毁坏,所以幽州百姓在一边向汉人们夸耀着幽州的富足和安宁的同时,也会暗暗庆幸自己生于太平之地。

但这份自豪和庆幸却在半月前被上京叛乱的噩耗摧毁,谁曾想,点燃战火的人恰是被所有辽人奉为守护神砥的拓拔战,上京陷落,皇上殉国的消息一经传出,大辽举国震惊,幽州百姓更陷入了一种比别处州城更大的恐慌之中,因为他们太知道战乱会给他们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带来何等的灭顶之灾。

所以在得知拓拔战叛乱后,幽州百姓心里最先涌起的不是对国将崩亡的悲哀,而是对战乱即将掀满辽国的恐惧,至于是谁成为这江山之主,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是能否侥幸躲过这场战火。

但当太守张砺杀死了拓拔战派来劝降的信使,又告知全城从上京出逃的公主将要入主幽州时,幽州百姓惊恐的明白,他们栖身的这座城池迟早将在这场浩劫中覆顶。他们不相信能有人抵挡得住拓拔战的黑甲骑军,正如他们之前并不相信这位战王会把他的反旗插遍大辽疆域,只是,中原战祸,汉人可以逃来辽国避难,而辽国内乱,辽人又将何处容身?至于千辛万苦才从中原逃出,寄居幽州的中原汉人,在得知噩梦般的战火又将烧及幽州时,除了麻木的苦笑,这些汉人只感到一阵绝望的疲累,他们已无处可逃,也无心再逃。

因此,在两日前,当百姓们等候在北门,迎接公主入城时,几乎每一名幽州百姓的目光中带着不甘和厌恶,他们不甘自己安宁的生活将随之破灭,更厌恶把战火卷至幽州的公主一行。

但他们没有想到,在城门前,草原上,他们看到的不是一群狼狈落魄的残兵败将,那一眼望去,鲜红辽旗的招展下,激亢发聩的鼓号声中,他们看到的竟是一支昂扬威武的雄师,在这群似乎已该没落的辽**甲身上,看不到一丝逃亡的没落,反焕发着他们前所未见的雄壮。

旌旗之中,战车之上,有位少女披着人们似已遗忘的国号,围聚在她身边的骑军用这不离不弃的行为宣示着何为勇气。当铁甲骑军齐如雷动的吼出誓言,要以他们的性命挽回国祚时,那一瞬间,幽州百姓从恍惚中醒悟,原来,比战乱的动荡更可怕的其实是国号的败落,没有家园,他们可以重建,没有了国号,那才是比失可生命更可悲的事,因为他们会在没有尊严的耻辱中成为一群任人宰割的亡国难民。

为什么中原的遍地烽火一直没有烧入他们辽人的栖身之处?不是因为拓拔战的威名震服四方,而是因为他们一直有着强盛的国号,客人若这国号连他们自己也要遗弃,那辽人即使还能侥幸活着,也只是最屈辱的苟且偷生,因为他们已失去了可以凝聚力量和尊严的国祚,到了那个时候,就连草原上那些小部落也可对他们任意欺凌。

为什么中原会遭受这百年不安的乱世?因为汉人的盛唐皇朝早已凋敝,原本完整强大的疆域被诸侯恣意割据,用他们的野心**着他们应该守护的子民,每一方诸侯都想在这场混乱中窃取国器,所以他们亲手把一处处战火在百姓的哭嚎中被点燃,却没有一人愿意将它熄灭。

失去国号,失去人心,便为乱世。

铿锵的鼓号声直入耳中,等候在北门下的幽州百姓忽然忘了他们的畏惧,因为他们不能忘记那些从中原避难而来的汉人眼中的无奈和悲苦,若是可以选择,又有谁愿意生于乱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被践踏,看着自己的亲人被残杀。

那样的乱世,他们不能容忍,即使辽国所有州城


状态提示:第四十九章: 授人以渔 (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