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大司马>寒露:二候--设计渡蒲坂
哈大笑起来,众人都不解其意,司马懿却站起身拱手对曹操说:“恭喜丞相、贺喜丞相...”

这下子大家更加看不明白了,在座的王凌不禁问司马懿:

“仲达生此话何意?”

这时曹操接过了司马懿的话:

“仲达所言甚是,关中之道十分长远,如果这些关东诸军分散开来各自为战,那么若是我要征讨的话必定会让他们互为犄角,结成防守同盟,到那时我要打就会耗费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现在我逼近潼关造成誓从处进入关中的姿态,从而能够把他们集中在一起。他们看似人多势众、不可一世,但是实则互不臣服、勾心斗角,唯一算得上有远谋的马超没有实权,反而是那个我的老相识韩遂担任都督,有这样一个草包领军,我们便可一举消灭他们!”

贾诩也赞成司马懿和曹操的看法:“不错,关中诸将是丞相西进路上不可不除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如果不一次性将他们彻底歼灭的话,日后他们必定如烈火焚草,风吹又生。”

虽然曹操并没有对曹植的看法提出任何的意见或者评价,但是明眼人看得出来,曹植轻言退军的说辞已经让曹操对其有所失望。

数日的对峙之后曹操详细观察了潼关的阵势,他对身旁的贾诩说:

“虽然我先前说那些话,但是亲眼所见之后我认为曹仁所言并没有夸大其词,西凉军的骁勇加上潼关的坚固,想要强攻恐怕代价很大啊。”

不久奉命自汾阴南下的夏侯渊率领徐晃和朱灵秘密抵达了蒲坂,按照曹操先前所部署的那样,夏侯渊将四千人马极为隐秘的部署在了蒲坂周边,加上曹操亲率大军威逼潼关,使得马超不敢懈怠,所以急忙抽调了黄河沿岸所有的驻防部队进入潼关守卫。

夏侯渊刚一到军营,便看到了曾经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司马懿,正在帐中和贾诩商议下一步的计策,于是他便和徐晃一同进入了帐中。

“在大阳的时候我和你见过一面,当时你还只是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现在听说你已经是个不得了的人物了,看来郭嘉说的没错,将来你的成就绝不会在他之下的。”

想起了十几年前往事夏侯渊不禁感叹道:“以后丞相还需要你们多多辅助啊。”

打从第一次看到夏侯渊开始,司马懿就已经看清了这个人没有什么很深的心机,心直口快、为人豪爽,是个值得深交的朋友,于是他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机和夏侯渊建立起了友谊:

“将军过奖了,在下之后虽然没有和您见面,不过也听说了很多您的事迹,譬如东海破昌豨、济南斩徐和、淮南败雷绪,今年正月又在太原协同徐晃将军平定了商曜的叛乱,大陵之战可谓名震天下。在下不过是个只会动动嘴皮子的书生罢了,可难以堪当将军的谬奖。”

多年不见后夏侯渊见司马懿居然会成熟如此,再度令他对其刮目相看,不过身为直肠子的他听了司马懿方才的话后,心里十分舒服,于是他大笑着看向了身旁的徐晃:

“我说公明老弟啊,你看看这个司马懿,褒奖我的同时还把你给捎进去了,真会说话。”

一番寒暄玩笑之后,夏侯渊收起了笑容脸色变得沉重而又严肃起来:“我听说现在主公被马超这个‘雍凉悍马’给挡在了潼关了,不知仲达和文和先生有何妙策呢?”

贾诩和司马懿同时看向了从头到尾都很少说话的徐晃身上,贾诩笑道:

“两位将军如此火急火燎的赶到阒乡,想必恐怕心中早已经有了盘算,特地来报之丞相的,我说的对不对,徐晃将军?”

本来徐晃已经想好了一招妙棋可以给与马超致命的打击,但是他怕贾诩和司马懿这两个能臣智士已经事先有所筹划,所以不敢妄自加以干扰,所以一直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埋在心里,想要先听听他们的计策。没想到的是贾诩一眼就看穿了自己心中所想,徐晃只好伸手从怀中抽出了关中地图,司马懿见状伸出右臂将桌案上的茶具全都推到了一边,随后徐晃将地图摊在了桌案上,对贾诩和司马懿解释说:

“在下率军抵达蒲坂之时,发现黄河西岸的蒲坂津并没有任何关中联军的驻兵,现在敌我双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潼关,末将心想可否率领精锐的四千步骑出其不意渡过蒲坂津,抢在马超韩遂之前先行占据河西之地,到时候丞相在引兵北渡黄河再西过洛水,以大迂回的方式绕道潼关的西面,以华阴为根据地打马超一个措手不及,也可切断他们的补给线。”

听完了徐晃的战略规划之后,司马懿和贾诩长时间盯着地图看陷入了沉默之中,对此并没有发表任何的看法,这可急坏了夏侯渊,他等了一会儿后开始坐不住了:

“我和公明商议了之后认为可以一试,两位到底觉得怎么样?”

但是司马懿和贾诩仍旧没有开口的打算,这下子夏侯渊一下子跳了起来:

“我说你们这些个文人做事一点都不痛快,可行与否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这时司马懿抬起头伸出手招呼夏侯渊重新坐下:

“妙才将军稍安勿躁,在下认为公明将军的计谋不仅可以一试,而且可行。”

司马懿的意见得到了贾诩的赞同,很快他们便将徐晃的意见转达给了曹操,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徐晃的机智就好比当年的韩信,果断同意了迂回渡河、绕道华阴的计策,并对众人戏称道:“你们先前不是说关中兵马


状态提示:寒露:二候--设计渡蒲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