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一百七十八章 这城
底地将倭寇驱逐出中国!

严弘决心要为这样的事业而奋斗,为了大明不再遭受兵燹,他毅然决然地表示要去参加卢镗将军的募军,但他的这个举动却遭到父母的阻拦,已经失去一个儿子的父母牵着他的衣服,不许他走向那危险的战场。

严弘也非常痛苦,在国与家中,如何选择——最后严弘的妻子王氏站了出来,告诉他对父母尽孝很重要,但对国尽忠其实才是更大的孝。

那些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人,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但他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父母能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如果他们不选择上战场,那么父母亲人会受更多的苦。严弘被妻子所打动,最后在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和数十名乡人一起离家,前去参加淞沪的抗倭战争。

在淞沪战场上严弘英勇善战,建立不少功勋,然而在一次激烈的进攻中,倭寇人数众多,需要设伏,于是严弘主动请缨,在伏击地点埋下了地雷和炸药,然而倭寇似乎有所警觉,没有往他们的伏击地点而来。

严弘就挺身而出,吸引倭寇的主力进入了埋伏地点,然后示意战友引炸药——战友们不忍心炸死严弘,严弘知道他们的想法,就决定舍身取义,他面对敌人的火枪,高呼驱逐倭寇,抗倭必胜,为了大明前进,飞身而上,堵住了射向战友的子弹,在战友的泪花中,引爆了炸药,为全军的胜利打开道路。

当他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中后,他的妻子已经怀孕六个月,这孩子成了遗腹子,然而等孩子降生,妻子并没有改嫁,而是选择守节,全剧最后一幕,就是坚强的妻子撑起了全家,对着幼小的孩子歌唱《从军行》,并对孩子说:“谁说好男不当兵,好男儿就是应该报国杀敌,死而不弃!”

这一出戏剧,只有简单的鼓点伴奏,台词都是对白,一句唱曲都没有,却将众人感动得涕泗交下,不论是高贵的世家,还是普通的平民,连最挑剔的看客,都被这慷慨激昂的剧情深深吸引,特别是陈惇又将后世舞台剧的一些元素加入,丰富了演员的肢体表演,所有观众都被深深吸引,演出结束后,数千名观众起立鼓掌,眼含热泪,呼声震地,掌声如同暴风骤雨一般,久久不息。

知府王廷当场挥毫写下“报国杀敌,抗倭必胜”八个字,而成远带着团练的兵卒慷慨激昂地宣誓,烈士在前面倒下,我们这些后来者要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我们的责任就是驱逐倭寇,还复太平……

戏剧《热血》火爆了整个苏州,如今的苏州城很少有人再去看靡靡的《白蛇传》,他们纷纷要求要看抗倭的传奇故事,使得陈惇和他的小伙伴们陷入了没有歇息的连续表演中,一个月内,几乎每天都要上演二到三场,到最后大家纷纷感叹自己考取乡试都没有这么累过。

在这种气氛下,苏州也纷纷推出新曲目,都是和抗倭有关的,什么《斩蛟记》,什么《从军行》,于是淞沪之战被重新提起,大家开始重新评议胡宗宪的功绩,对这个新任的江南总督也寄予了厚望。

对,胡宗宪如今已经如愿以偿地成为了江南总督,总揽东南一切军政大权,开始大刀阔斧地训练士卒,招募军队了。南京事件的阴影可以确定完全烟消云散,而且剧目之中,主角严弘参加的淞沪之战就是胡宗宪指挥的,他的威望不降反升,而且随着这剧目的流传,从苏州到江浙,从江浙到闽越,他的名头是越响亮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这出《热血》很受欢迎,但表演的人终将还会分散,大家各有各的前途,也不能像戏班子一样,每日只以唱戏生活。不过陈惇产生了组建剧团的想法,而且其他人都没有这种热血,这种激情,只有府学的学子有。

所以陈惇提议府学设立剧团,招募团员,不仅要将《热血》这出剧目永远保留下去,而且要不断进行新的创作,开启民智,解放思想,与群众对话,深刻、敏锐地反映现实,揭示无限丰富和深邃的人民百姓的的精神生活,陈惇对这个新的剧团寄予无限希望,并给他们留下了三条原则,即“观照现实、唤醒现实、改造现实”。

当然,陈惇在苏州的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他永远难以忘怀自己在苏州的每一个日子,在这里,他汲取了苏州的涵养和精神,他获得了苏州的品格和性情,他得到了苏州这个城市从头到尾的灌溉,这座千年城市毫无保留向陈惇打开,也接受了陈惇的反哺。

嘉靖三十四年年末,陈惇就在众多亲友的祝福下,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他的心情又激动又平静,因为未来虽然那样不确定,但他的心中,已经找到了安宁。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八章 这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