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大事,还劳累侯夫人专门入宫一趟,单跟我说这个,倒叫我心中不安了。这一回叫林如海抢了先,只要咱们守望相助,总有赢回来的时候。”顿了一下,接着道:“本宫是绝对相信二位的,就是承恩公和保龄侯,本宫也无半分怀疑。只是毕竟公府和侯府家大业大,家中来往人口多,平日也要小心些为妙。就是本宫这长康宫里,也刚整肃过,也提醒过皇儿。”

小钟妃的意思:我都自查了,也叫九皇子自查了,我之前不过是让你们自查的意思。你们可别想偏了。

史夫人和保龄侯夫人还能说什么,即便知道小钟妃冤枉了自己,也只得咬牙认了呗,难道还指望人家协理六宫的皇妃到此处,已经算是给了彼此台阶下了。

打发走了史夫人和保龄侯夫人,小钟妃和九皇子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是觉得是保龄侯府出了问题。自己这边刚把方案定下来,和承恩公府、保龄侯府通了气,那头林家丫头就和保龄侯府的史家丫头通信,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

何况林家那丫头给史家丫头写信的时候,牡丹宴也过去好些时日了。照说,那场小冲突早揭过去了,还写什么信,传什么牡丹诗?

九皇子道:“母妃,莫不是保龄侯府觉得咱们胜算小了,又想通过林家巴结上东宫吧?”

小钟妃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保龄侯府拿咱们的好处有限,且正紧算来,并没有做下什么于东宫而言不能接受的事,他们是有回头路可走的。如今林如海风头太盛,以至于满朝文武,许多人都觉得还是东宫胜算大。”

九皇子面上划过一丝狠厉,道:“保龄侯府现在可以回头,咱们就想办法让他们回不了头!”

小钟妃瞥了儿子一眼,道:“你且消停些吧,之前的事已经叫你父皇见疑了,最近别再折腾出什么惹怒你父皇的事来。至于保龄侯府,他们现在虽然可以回头,但是到底已经做不成东宫的亲信了,若是投靠东宫,将来定是不如林如海、贾敬等人的,甚至还不如贾赦。史家一门双侯,未必受得了这等落差。

你只需要静候时机,做好了自己,叫保龄侯府瞧出来咱们胜算更大,保龄侯府自会靠向咱们这边。我只不过给你提一句醒,以后什么事略避着保龄侯府些。至于承恩公府,光是两年多前铁网山那一桩,便必是选咱们这边。”

九皇子点头应是。小钟妃又交代了儿子几句,就让九皇子自去忙了。

司徒卓其实也就到林家吃了一顿饭,后来便没去过林家,不过司徒卓已经成为林家无情的情报机器,比如史夫人和保龄侯夫人带着湘云去长康宫请安的事情,前脚两位夫人带着湘云出来,后脚林如海就知道了。林如海知道,黛玉也就知道了。

不过这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毕竟长康宫再是怀疑保龄侯府,也没有证据;长康宫也不会因为这等无凭无据的事就自断臂膀。当然不会有证据,保龄侯府压根就没泄什么密。

林家父女都觉得,长康宫和保龄侯府嫌隙是生了,但是要彻底决裂还需要时日,此事便可以暂且搁置了。

在林家生活越来越步入正轨的时候,沿海一代的折子陆续递入了京城。

因为南下查抄王家的队伍是在朝廷定了海贸专营后才出发的,所以这次南巡,便不只是查抄王家了。和上次的私盐案一样,这次派去的队伍也要分赴沿海各省,将海贸乱象整治一番,好为海贸专营铺路。

这次的南下队伍也分了好几个组,其中重点巡查的几个州府除了王子腾老家金陵,还有几个海贸大州。比如松江府、温州府、福州府、泉州府、广州府等。

王子腾有多胆大妄为,海贸生意就有多少触目惊心的问题。巡按队伍到了各沿海州府,告状喊冤的人排了老长的队伍。办案官员摇头叹息的同时,不约而同的想法就是:王子腾死定了。

一般来说,巡按团的职权范围是很大的,大事禀奏,小事立裁,但是就算裁决了,卷宗依旧是要誊抄一份,捡特别紧要的快马送入京城。一来,是让京城尽可能的掌握地方情况;二来,也是让京城了解海贸上的具体问题,在制定专营细则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措施。

因为远近距离不同,由北往南,依次传递回京一些消息。首先传回消息的是松江府。

松江府现在的守备是柳征,柳征这个人,虽然只是正五品的守备,但是京城许多人家也都如雷贯耳啊。

两年多前的私盐案,柳征先是护着苏南山独女到苏州避祸,后又在护送其进京的过程中出过力,那是立了功劳的人。今年是柳征这一任的最后一年,吏部都在考虑,待柳征任满,是要给他升一升的。

现在松江府传回的信息是,松江柳守备来之前也是海匪猖獗,海贸生意除了有后台那几家,其他人根本插不进手。倒是柳守备来了之后,打击海匪屡立战功不说,做海贸生意的各家商人,也都不像以前大鱼吃小鱼了。几家大的商行将大利润垄断了,那些实力略弱些的商行,也能贩些东瀛、琉球的货物来卖,虽比不上大商行,也有不错的进益。

总之,当地百姓和海上商贩都对柳征赞口不绝。

其实百姓都是挑剔的,柳征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官声,还是之前的地方官给衬托的。柳守备来了,百姓受海匪滋扰少了是实实在在的,做海贸生意的个商行之间少了火并、构陷也是真的


状态提示:第六十二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