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第三百六十章 主观能动性

天气已经渐渐凉下来了,起床的时候外间都没有大亮,出去兜了一圈后李善坐在桌边,心里想着,代县这地方看起来破败,但实际上却很有点资源。/p

交通便利,占据李唐、突厥交流的主要通道之外, 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自古以来,铁都是政府管制的,就算是后世也大抵一样,但这个时代的煤却不是。/p

还没有经历过疯狂的挖掘,大量的露天煤让李善大开眼界……脑海中翻出了很多很多东西。/p

或许,自己可以做得更多一些?/p

有时候李善也会暗自琢磨,自己这个穿越者给这个时代带来了多大的变化呢?/p

太子李建成没能揽平定山东之功,如今在与秦王府的夺嫡之战中没了历史上的咄咄逼人,虽然罗艺比历史上更为跋扈。/p

平阳公主没有病死而且执掌北衙禁军……如果李世民再闹一出玄武门之变,成功几率就不太好说了。/p

毕竟玄武门之变的关键并不在玄武门,而是李世民渗透入宫城的势力成功控制了圣人李渊以及那几位宰辅……而这方面,正在北衙禁军的权责范围之内。/p

不过这些都不是李善主观想去做的,换句话说,都是被动的……当然了,让李白、杜甫、贺知章、小李小杜在历史上的星光略微黯淡,这也是被逼的。/p

李善主动做的其实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专业,所以有了医护兵的提前问世,其二是生活,红砖、火锅、炒菜都被他带到了这个时代。/p

周氏端来热气腾腾的汤面,又端来两盘菜,李善看了眼不禁哑然失笑,这也是自己带来的变化啊。/p

古代秋冬季节蔬菜很少, 毕竟没有大棚,也没有土豆、红薯这些易于储存的, 顶多是大白菜……现在称为“菘菜”。/p

李善对肉食并不挑剔,甚至在外人看来,更喜猪肉有点上不得台面,但习惯了蔬菜……前年去年已经是忍无可忍了,今年他在这儿捣鼓了韭黄,又让周氏做了豆芽。/p

韭黄、豆芽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新鲜玩意,今天周氏炒了一盘韭黄鸡蛋,一盘清炒豆芽,用以佐食。/p

哈欠连天的马周坐在对面,拿起筷子就吃,嘴里还嘀咕,“拔根移植,不见天日,居然还真的成活!”/p

嗯,这两样都是不需要见天日的蔬菜。/p

李善没搭理,自顾自吃着面条,实际上这个时代的人吃面食已经比较多了,但主要集中在中上层,低层民众很少吃,一方面是因为价格不划算,另一方面是因为麦毒。/p

前段时日李善亲自下田秋收,晚间吃面食还被乡间老者劝阻……实际上麦毒是割麦子时候接触麦穗患上的皮肤病。/p

“听说朱八回来了?”/p

李善吃碗面,擦干净嘴,才慢条斯理的回答道:“昨晚回来的。”/p

“圣人……”/p

“尚不知晓,留了杜晓在长安。”/p

对于李善对代县提出的全盘计划,马周有的赞同,有的摇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件事不能也不可能瞒得住,必须得到上面的点头……至少是私下的首肯。/p

这个上面,有两个人,一个是明面上的李渊,另一个是暗地里的李世民……关于这方面,李善并没有向马周隐瞒,毕竟他的政治观点,对于马周、凌敬、苏定方并不是秘密。/p

朱八这次就是奉命回京送信,一份由杜晓送到了平阳公主府转呈李渊,一份由凌敬转呈李世民。/p

李善默默坐在那儿,等着马周吃完,“走吧。”/p

马周这段时日累得很,陪着精力旺盛的李善东跑西奔,不禁牢骚道:“若不许,岂不是白费功夫!”/p

“必然许之!”李善平静而信心十足的如此答复,越了解代县,他就越觉得李渊会点头,虽然肯定是私下的。/p

马周顺口就跟了句,“某早就说了,你擅医术,长于诗文,但最善媚上!”/p

看李善扫了眼过来,马周耸耸肩,“宜阳县公原话。”/p

李善脸一黑,那日启程离开马邑,刘世让的确这么说。/p

也不知道这老头怎么想的……李善回代县途中曾经细细想过,刘世让当时的神情有些怪异,嫉恨、羡慕……好吧,就是羡慕嫉妒恨。/p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李善这次为刘世让扬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马邑大捷,刘世让首功,而李善也借此再次名噪长安。/p

功劳,谁都能立。/p

但如此品行,不愧以莲喻己,堪为君子。/p

两人出了门,轮值的朱石头、范十一带着亲卫跟上,一行人趋马出城,绕行东侧,在一处小山停下。/p

“郎君,就是这儿了。”早就在这儿等候的齐老三远远吆喝。/p

李善下马登山,在齐老三的指点下转了个圈,“有把握吗?”/p

“绝无难处。”齐老三自信的说:“只是耗费人力,一时间没那么多人手。”/p

“不急,慢慢来。”李善笑道:“若是能成,记你一功。”/p

身后的马周这时候才明白过来,扯了把李善的衣袖,“怀仁,虽本朝不禁采铁矿,但实际上……”/p

“名义上少府辖之。”李善诧异问:“难道你不知晓,年初圣人废少府。”/p

唐五监为国子、少府、将作、都水、军器,李渊登基沿袭隋制,设少府,不过就在今年三月,废少府。/p

所以,名义上铁矿采买是受少府管辖的,但实际上少府都没了……只需要缴税,那就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章 主观能动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