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颠覆看法

高昌皇子就算是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也会尽力去和李二斡旋。顾长卿又余光瞥了眼混乱的宴会已经被收拾。

现在各怀鬼胎的大臣相互对视,受惊的臣子家眷。高昌使团皱眉看着对他们不利的一切,将希望寄托于高昌皇子。

长孙皇后迅速调整状态。

“长卿一块来。”李世民看向明显心不在焉的顾长卿,“长卿觉得此时对朕动手谁最有利。”

“臣愚钝。”顾长卿默默收回视线,这个时候说谁根本就不重要,李二心里应该已经早就有了答案,这不过就是走流程。

【东突厥那边的手伸不了这么长,高昌国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还有起义军此刻内斗严重。要是起义军有人混进了里面,或者是来源于高昌的某个势力,这样做直接打破大唐可能帮助高昌的可能性。】

在迎接他们的宴会上,大唐皇帝李二被人刺杀。自杀的人刚好来自于高昌使团,大臣们对于这一事必然是有微词。

自家李二的人不一定要武功高强,只要能够成功挑拨了两方势力即可。

“抱歉,皇帝陛下可能是有人想要陷害我们,所以才导致这把火烧到了您身上,误伤到您了。”三皇子连忙道歉,大唐皇帝没有把这事的罪责,直接扣在他们头上已经算是表现的十分和善了。

他们只是想从大唐这里能够借到足够周转,知道高昌那边好起来,不用再因为缺粮的事情导致白姓,民不聊生,饿死街头。

“这没什么,朕昔日在战场上的时候什么明枪暗箭,刀光血雨,没经历过。只是现在年纪大了,许多事没法在和年轻的时候做比较。”李世民含糊客套。

这三皇子确实不像个有心机的,而且做出来的事也让人无法联想到他城府深。

【就静静看着你们两个假装客气,不知道三皇子知道自己的国家要成为大唐附属国的时候,会不会拍案而起,最后迫不得已为了国民只能够咬牙同意。李二此举简直是qín_shòu到点子上了。】

不过为了国家的大一统,总是要有一些小国作出牺牲的。能够互利共赢就更好,因为即使拿下了这片土地,大唐人士也未必就能适应得了沙漠里那个环境。

一国还两制,更何况这种没办法用意志力克服的事。

御书房内李世民正襟危坐,看着底下站着的高昌皇子开诚布公。

“高昌皇子此来求粮的事情朕已然清楚,不过据朕所知,高昌国此刻缺的不仅是粮食。”

粮食确实能够让高昌,百姓不再忍饥挨饿。可是问题在于他们现在高昌国乱作一团不说盗匪横生,就那几股要将高昌皇帝拉下马的势力就不容小觑。

他们真的可以任由高昌皇子将粮食带回后分给国民,然后让他们转而支持原本已经开始衰落的高昌皇族?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重,君为轻。

这些千古不变的大道理他们应该也清楚的很,那些人机挨饿,手里没有武器的人如何敌得过能和高昌皇帝相媲美的势力。

他们真能拿到粮食,随后按照。他们美好蓝图中勾画出来的,解决掉,这无休止的痛苦灾难和战争吗?

“诚如大唐陛下所言,可这是我们高昌国内部的事情。父皇的意思是求粮,竭尽一切努力拿到粮食。不要让高昌国内再就饿死的人出现。至于权力,朝代总会更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三皇子坦然说出了自己曾经无法接受的那些思想。

朝代更迭确实不会改变现有的没饭吃的困局,只有粮食才能够暂缓,减少一些生命的流失。

他到了大唐以后仅仅是沿途看到的风景以及听说了的唐皇的政策,无不让他叹为观止。

从前他不过是井底之蛙,虽然读书,对一些野史游记里面描述中的中原心生向往。

却也没有比亲眼看到,让他更加震撼。

他看着这里的繁荣景象心生羡慕,若是高昌,也能够像如今的大唐一样,就算是小国,说不定还有未来可期。

【这是看见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已经放弃了挣扎吗?光靠粮食可救不了百姓,被卷入战争的他们,就算吃得饱,精神和ròu_tǐ还是要受到折磨。】

顾长卿不由的感叹道,随后把目光转向了李二,你倒是说句话呀。

【李二该不会是没想到高昌皇子如此豁达,干脆已经放弃了夺取,高昌打算坐收渔翁之利吧。这举动也太卑鄙小人了,两边都不讨好。】

不过他们原本就是想坐收渔利,只是要付出小小的代价。但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找近处求凉找到大唐是因为心中仍有不甘,想试着夺取吗?

至少不管高昌在他们手里是什么样,难道他们心里就没有一点自私的念头,就算是就这么破败下去,也绝对不会拱手相让给敌人。

也可能是顾长青眼里的震惊,太过于化为实质,高昌皇子察觉到了,冲他一笑。

“实不相瞒,我父亲虽然没有大唐皇帝如此能干,但也是兢兢业业的好国君。他所希望的是即使自己无法保全自身,至少要让百姓能过得好些。我不赞同他这个傻念头。”高昌三皇子摇头挤出一抹苦笑。

这父子俩谁说服了谁不言而喻,否则的话,他们也不能够见到这位高昌皇子。

“高昌的事迹朕知道不多,但在此事的处理上,你父亲做的对。开国仓放粮赈灾,是好的,如果没有人趁机作乱。


状态提示:第89章 颠覆看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