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阳点头。/p

虽想读书,但到底没被这个所谓的机会迷的失去理智,毕竟在他心里,亲情更重要,尤其是大姐元春还在身边。/p

大姐一个眼神,他就明白大姐的意思。/p

“束修一年是一两银子,教书的地方就在楚公子府中,上晌午教学,下晌午就回家,若是愿意下晌午也学,覃先生也是欢迎的,在覃先生这里学了之后,可以直接去考童生,还能考秀才,若是考上秀才,那就要去县城或者府城进学了!”/p

族长说着,笑着抚了一下胡须。/p

不少村民一听可以考童生,还能考秀才,觉得一年一两银子也不多,买笔墨纸砚呢,一开始启蒙也可以不买,当下就有十来个表示要去。/p

覃先生笑着颔首。/p

三五个是教,十个八个也是教,多一些还是教,若是学生有潜质,他会倾囊相授,若是烂泥扶不上墙,也是各人的命。/p

元春倒是不急,打算等学堂办起来才让孟阳去。/p

“既然事情都说了,便各自回去吧,和家里人商量商量!”/p

村民们议论着,想要上前和覃先生说几句话,可排队也轮不上,族长留覃先生吃晚饭,覃先生摇头拒绝了。/p

元春和孟阳一起回家。/p

“孟阳!”/p

“大姐?”/p

元春想了想才低声,“等学堂办起来,咱们拎点东西过去,若是可以,下晌午你也跟着覃先生学,早些考上秀才,咱们就能一起搬到县城去了!”/p

“好!”/p

回到家里,元春把这事和朱氏一说,朱氏听了后欢喜不已,“红烧肉还剩不少,咱们晚上热一碗!”/p

“好嘞!”/p

猪肚、猪大肠也要洗干净,放锅里卤,明日中午打算炒猪肚、猪大肠,到时候可以选择是要猪大肠,猪肚还是红烧肉,炒个嫰南瓜,咸菜炒笋依旧不能少。/p

价格比较高,这菜的油水就一定要足。/p

元春和朱氏一起煮饭,一边说着打算,主要还是孟阳读书的事情,笔墨纸砚家里也有,不过孟阳是个爱惜东西的,都是用沙盘练字,舍不得用一张宣纸。/p

元春和他说过,沙盘上写出来的,和在宣纸上写出来完全不一样。/p

孟阳也是固执,整日练练写写。/p

元春有时候想,像孟阳这样子爱读书,只要好生培养,引上正道,以后前途不可限量。/p

她也这么跟朱氏说,“想,咱们要多赚银子,把孟阳培养出来!”/p

“?”朱氏惊讶的看着元春,“可是你过两年就要嫁人了呀!”/p

嫁了人,就是婆家的人,那里还能管娘家兄弟读书,更别说真要一层层考上去,出人头地需要多少银子。/p

“我没打算早早嫁人,就算要嫁人,也得孟阳考上秀才后!”/p

孟阳成了秀才,就能秀才还有各种好处,再努力赚点钱,日子总能过下去。/p

“元春呐,你可别吓娘!”朱氏惊呼一声。/p

作为女子,不管什么出生,不都是以嫁人为最终目的。/p

她的母亲也是这么告诉她和长姐的。/p

“娘,我只是这么一说,咱们孟阳很会读书,不会让他姐姐我嫁不出去的!”元春嘻嘻一笑。/p

目前为止,她还真没想着嫁人。/p


状态提示:第117章 不嫁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