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432章 秦楚决战(1)
您因为魏豹的缘由,只任命彭越做魏国的国相。如今,魏豹死后又没有留下后代,何况彭越也打算称王,而您却没有提早作出决断,您和两国约定:假如战胜楚国,睢阳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给彭相国为王;从陈以东的沿海地区,分封给齐王韩信。齐王韩信的家乡在楚国,他的本意是想再得到自己的故乡。您能拿出这些土地答应分给二人,这两个人很快就可以招来,即使不能来,事情发展也不致完全绝望。”

于是刘邦派出使者到彭越那里,按照留侯的策划行事。使者一到,彭越就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刘邦的军队会师,于是大败楚军。项羽自刎而死。[23]那年春天,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公元前201年,彭越到陈地,朝见刘邦。九年,十年,都来长安朝见。

这些描述,则是说明了彭越固然是也有自己的私心,但是对刘邦的礼遇,彭越则是同样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刘邦的支持。

可以说,彭越也不算是那种恩将仇报之辈。

至于彭越为何要反叛,很有可能是被刘邦逼反的。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也有着这方面的隐约描述:

“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这一句话在很大的一方面,就是说彭越本身应该无谋反之意,然而刘邦在称帝之后,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之下,逼反了包括彭越在内的大部分诸侯王,以及逐步削弱包括韩信在内的诸侯王势力,然后一举成擒。

在人物战术方面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军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论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lùn_gōng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军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军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军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而根据英布在反叛汉朝之后,说出了一句话,相当中肯的评价了彭越的能力:

“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

可以说,在英布的眼中,汉朝很多将领,他都不放在眼里,唯独畏惧的是刘邦亲征以及韩信,彭越两人而言,要不然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而最能体现彭越的军事能力的事情,也是让彭越配享武庙: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汉梁王彭越”。[42]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彭越。

……

彭越在深吸一口气之后,对虞子期说道:“虞郡守,此事确实是可行,但是项籍此时虽然不在楚军营地之中,然而楚军的战力,也不是我们能够轻松战胜的。此事还需要慎重商讨一番为好。”

虞子期微微的点了点头之后,露出了一丝有些狡黠的笑意。

彭越看到了这种情况,不禁有些疑惑,他不认为虞子期是笑他刚才说的话语,而是很清楚一点,那就是虞子期似乎有着不同的想法。

他在看着虞子期一小会之后,对虞子期询问道:“不知道虞郡守……有什么良策?”

虞子期在这个时候,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了一个锦囊,他对彭越说道:“王上在前日派人前来,送虞某这个锦囊,里面可真的是王上安排出来的一个妙计。不得不说,若是楚军知道了这个妙计,绝对会千方百计截杀这个信使。”

虞子期的话,让彭越的疑惑更加深刻。他随后对虞子期进行询问:“不知道这个妙计是?”

“围而不攻,四面楚歌!”

虞子期淡淡的说出了八个字。而彭越则是在思考一番之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因为他很快就想到了张嘉师的这个计策,到底有多么的狠毒。

当然,这个狠毒,是对于那些楚军官兵而言的情况。

………………………………………………分割线……………………………………

张嘉师并没有后悔自己安排信使,将这个世界本来不存在的战术,让虞子期等人进行实施。

他知道以虞子期等人的能耐,自然不需要他说得太过于详细。像是彭越等人自然就能够理解他描述的八个字所蕴含的意思以及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安排这样的事情。

对于张嘉师而言,自己也似乎不需要使用这种计策,就能够解决楚军,但是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嘉师还是不想自己麾下的官兵付出相当惨重的伤亡,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楚军不战自溃。

四面楚歌这种战术,正好是让楚军不战自溃的最好办法之一。

也许,断粮也是让楚军失去战斗力的一种手段。但是出于统治楚地的安稳性而言,要是用断粮来饿


状态提示:第432章 秦楚决战(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