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恒以及苏璘此时已经返回到自己的部队当中,在接到了苏角的命令之后,他们简短的商议一番,决定直接从弩战车的两翼掩护对方。
毕竟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冲到弩战车部队的前方跟匈奴人纠缠在一起是一个很蠢的事情。毕竟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的袍泽会不会在进行援助的时候误伤到自己人,甚至是因为双方纠缠在一起而无法提供支援。毕竟这些弩手还需要注意到会不会误伤到自己人才会进行支援射击。
所以,这也就是两人没有打算再次跟匈奴人缠斗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若是被自己人在混战当中的时候误杀掉,恐怕更多的只能够算他们自己倒霉了。
……
虽然说弩战车部队的援军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先后抵达。但是对于战场上的弩战车部队而言,他们完全不惧怕匈奴骑手的攻势。
充足的箭镞,更好的射击平台以及手中更好的装备,是他们的自信来源。
匈奴人的前进速度在弩战车的射手们因为距离的缩短,而越来越准确的射击命中率下,变得放缓很多。
他们倒是很想加快速度冲杀过去,甚至是不惜放弃本身还算是密集的冲击阵型,而采取一种分散的方式来接近秦军的弩战车阵型。但是很可惜,在这种一百多米的距离,前方的秦军弩手还是能够比较精确的射中一个匈奴人或者是他们胯下的坐骑。
当然,更多的是匈奴人的坐骑被射中,毕竟匈奴人的骑术确实是让这些弩手都很难准确预判这些匈奴骑手的动态,从而命中对方。
但是这么一来也没有关系。有一句话叫做射人先射马,与骑术相当高明的匈奴骑手相对,他们胯下的坐骑可不会做那一种小范围移动而躲避箭镞的动作。
而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很多弩手干脆将目标放在这些匈奴骑手的坐骑身上。
在不少的箭镞射向的目标当中,大部分都是匈奴骑手的坐骑。这些坐骑在被射中之后,很多时候还没有完全倒下,身上就再次插上了另外几根弩鏃。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马匹就算是能够忍受一两支箭镞所带来的伤害以及疼痛,却无法承受更多的伤害。
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些马匹身上基本都没有防御能力,一旦他们身体被射中,尖锐的箭头能够轻松进入到这些马匹的身体内部。
很多马匹在嘶鸣翻到在地上的时候,主要是头部的很多位置都中箭。这些箭镞的金属箭头,能够有效的射入马匹的头骨,重伤甚至是直接射杀掉这些马匹。
所以,在弩战车方阵前方的草原上,不少马匹翻到在地面上,抽搐挣扎一番之后,迅速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的匈奴骑手,他们很多时候会被马匹甩飞,甚至是会被倒在地上的战马直接压断大腿。
不少的匈奴人骑手倒在地面上**,他们很想继续作战下去或者是后撤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在缺少马匹的情况下,他们想要这么做的难度可真的不是一般大。毕竟很多匈奴人骑手的所在位置,恰好就是弩战车的弩手们的相对有效射程当中。
而对于这些落马的匈奴人骑手,秦军弩手们也没有继续“落井下石”,他们往往会是将自己的目标放在另外一个有坐骑的匈奴人身上。毕竟比起这些有坐骑的匈奴人骑手,这些失去坐骑的匈奴人并不算有什么威胁。
……
弩战车的弩手,在这么一段时间发射出的箭镞,若是分摊在一个步兵的弩手身上,恐怕早已经将自己身上的弩鏃都消耗干净。
毕竟秦军的步兵弓弩手们所携带的箭镞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一个秦军的弓弩手就会使用一个箭袋,也就是三十根箭镞左右的数量来进行作战。
但是弩战车部队的弩手们,在这方面的消耗虽然也很大的,但是基于弩战车本身也有足够的箭镞存放数量,自然也避免了这个问题的发生。
一辆弩战车的标准箭镞配备是六个箭袋的强弩弩鏃,以及一个箭袋,作为驭手备用手弩弩鏃的存放数量。
当然,这种配置是弩战车所能够存放的弩鏃数量的基本数字。
而一旦有需要,在弩战车车厢内两侧,还能够放置两百根,也就是一边一百根箭镞的数量。
同时,在弩战车的两侧挂杆当中,甚至也能够额外携带两个箭袋。
这也就是说,一辆弩战车的弩鏃数量,正好是五百根。
这种弩鏃的数量若是分摊到一个步兵弩手身上,说不定都能够将他埋起来。但是因为弩战车的空间以及相应的射击问题,这种弩鏃的存放数量,除了在某个程度上会因为自身重量而拖慢弩战车的前进速度之外,更多的没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在经过这么几年的实战下来,张嘉师对于最新出的弩战车车厢,还进行了一些小地方的改进:
本来用来存放弩鏃的位置的挡板,被设计成直条形状盾牌样式,这也就是一些用来放置在车厢后方的撸盾的来源。
而因为避免在战时因为弓弩的损坏而让弩战车的部队失去了一定的作战能力,张嘉师在弩战车的驭手作为下方,设计了一个空格位置,用来放置备用的强弩。
当然,这种设计在作战的时候不是很方便使用,尤其是在弩战车部队前进的时候,驭手还真的很难让开自己的位置,取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