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八章 新兴世家(上)
,太子申生被逼死,重耳、夷吾出奔。

骊姬还使诡诸和晋国的群臣盟誓:都不许接纳或者帮助外出的公子。到此,虽然诡诸自以为完全解决了隐患,但他离死也不远了,身后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诡诸的上述做法对晋国的未来有深厚的影响,国君的儿子从此一般不被留在本国,这成了一种制度。这个措施虽然当时起到了稳定内部的作用,但是长远看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裂变,晋国因为公室的人员和力量极其单薄,各个大家卿大夫不断坐大。

但异姓势力的坐大,晋献公只是扫清了障碍,真正把他们培育起来的,还是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重耳流亡十九年,身边的心腹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都是异氏,这些人也都是他此后重要的依靠对象。

即使回国后,重用的先轸、栾枝、荀林父等人也大都是异姓。

这些人都是霸业的建设者,几十年后,他们的下一代在维护着晋国百年霸业的同时,也在蚕食晋侯的君权,果然在几百年后,他们的子孙成为晋国宗庙的掘墓人。可以说,从晋文公、晋襄公父子相继称霸后,晋国的国政基本掌握在异氏的大臣手中,结果是国君越来越弱,异氏卿族越来越强。

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生存,为了争权,为了夺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六卿之间亲情与仇恨交织、恩义与血腥错杂,共同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诗篇。其间的恩仇故事跌宕起伏,兼并厮杀极其残酷,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当时各个国家间的纷纭争斗。

而在这一方面的最为著名的典故,就是赵氏孤儿。

当然,历史上的赵武并没有赵氏孤儿所描述的那种坎坷经历:

在晋景公的号召下,平日遭赵氏欺压的贵族揭竿而起,向赵氏杀去。赵同、赵括猝不及防,惨遭杀害。诸姬憎原、屏之专,向其族举起屠刀,将这些年为嬴姓所压制而积累的仇恨泄出去。一时血染宗庙,赵氏惨遭灭门。

景公将赵氏的封地剥夺,赠与祁氏,以壮公族。大伙对赵氏深恶痛绝她始料不及。就在大家都在为构陷赵氏落井下石时,一个重臣站了出来。

韩献子感激昔日赵氏养育、知遇之恩,在景公命其攻赵氏时,他毅然顶住强压,拒不出兵。赵氏覆亡,韩厥忍无可忍,他进宫强谏景公,大胆直言:“赵氏,先贤伯益之后。自中衍以下,嬴姓显贵。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今有功于国者,恐无后于晋!望君侯三思……”

韩厥的话一定程度点醒了杀红了眼的景公,景公沉默半晌,自知有些过分:赵衰、赵盾功勋卓著,今以私心灭赵宗,难堵悠悠之口。景公从其请,遂命外甥赵武续嬴姓之嗣,并命祁奚将封地还予赵氏。

晋景公树立国君权威,收侈卿的目的已达到,复立赵武。这时的赵武十岁左右。一个未成年的娃娃如何能够把持这样室破堂空的家庭?

赵武年幼,不能持家,内外倚靠赵旃打理,幸赵旃在下宫之难后变得成熟,不再像年轻时张狂跋扈,也失去了跋扈的资本。

前581年,景公梦魇缠身,梦见厉鬼,忧郁成病,遂命太子州蒲监国。半年后,晋景公猝死,晋厉公即位。景公末年,赵氏已无足轻重。八卿之中,栾、韩、二郤皆属公室,二荀为远支,除掉赵氏之后,晋景公树立了崇高的威信。晋公族复强。

厉公年轻,未有政治资历,对臣下的控制、驾驭力度不如乃父,栾书为政,三郤荫公室,对外以和为贵,先后与秦、楚缔结盟约,后又于麻隧、鄢陵击败秦、楚。厉公欲重夺大权,而国内侈卿林立,尤以栾氏、郤氏为。只有启用一批忠于国家,反感栾、郤的贵族,厉公才能够与侈卿逐力。

而十多年过去,在前566年,知武子将已谋划完毕的三驾之策在内阁中公布,悼公慧眼,当即意识到这套对国力消耗巨大的战略将会在晋楚争衡中起决定性作用。知伯获得悼公的高度赞赏,韩献子为让智罃一展雄才,请告老。韩厥致仕。晋悼公于6月在绵上举行阅兵式,各大卿大夫家族成员尽皆到场。悼公立韩起为卿,韩无忌为席公族大夫。

经过晋悼公的长期考验与观察,赵武在悼公心中已呈现出治世贤臣的形象,毫不掩盖对赵武的欣赏。

前56o年,正卿知武子及彘恭子双亡,内阁亟待重组。晋悼公田猎于庐,商榷六卿之安排。由于悼公常以自己的意志控制诸卿的升迁,大伙也在打听悼公的意图……

这日,悼公于庐围猎,检阅部队。悼公问范宣子:“卿可执政?”士匄推辞:“我之佐中军,是因了解知伯,配合更亲密。择帅,臣不如中行伯。”晋悼公从其所请,命中行献子将中军,士匄辅佐他。

悼公要韩宣子率上军,韩起力荐赵武:“赵武年长于我,且宽仁重德,我不能比,岂敢居于其上?”这番话或是肺腑之言,或是韩厥的嘱托,或是悼公的暗示。悼公又问于栾桓子与魏庄子,栾魇说:“臣不及韩子,韩起尚且谦让,我岂有不满?”悼公拔赵武,从新军佐一口气连升五级,跃居上军将,由韩起充当他的副手。由于荀盈、彘裘年幼,不能参政。悼公压世卿,取消新军,将其部众划归栾魇、魏绛统一指挥。

这次六卿的升降很乎常规,除开新军被栾魇、魏绛代领,士匄贪婪而没有得到悼公的


状态提示:第八章 新兴世家(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