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青春校园>神话传说>【五通神】

【五通神】

【简介】

“五通神”,又称“五郎神”,是横行乡野、淫**女的妖鬼,因专事奸恶,又称“五猖神”。来历复杂,一说指唐时柳州之鬼;一说是朱元璋祭奠战亡者,以五人为一伍;一说为元明时期骚扰江南、烧杀奸淫的倭寇。总之,五通神为一群作恶的野鬼。人们祀之是为免患得福,福来生财。遂当作财神祭之。五通神以偶像形式在江南广受庙祀。路神内涵奇奥、源头最古。

【五通神的传说】

五通神为五个**,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於五通神的记述。

宋代有五圣信仰,后来又有五显、五通、五道、五盗、五子、五路等名目。至于他们的来历有许多传说,其中比较可信的一种是说五代时,有一伙强盗结义为兄弟,靠抢劫发了财,后来良心发现,以未能尽孝道为憾。于是找了一位贫困至极的老太太奉为母亲,事事甚孝,言必听之。他们从此改恶从善,死后被人供奉香火,屡显灵异。明代五通神祀中必有一老妪,就是这五个强盗的神祠。所以尽管名目甚多,大概都是从这一信仰演变出来的。同时又由于这五位强盗十分富有,又有钱又能做一点善事,于是便被人们当作财神来供奉了。

《聊斋》中关於五通的故事有两篇,一篇题为〈五通〉,一篇是〈五通〉的补篇,题名为〈又〉。《聊斋》中的五通也是至淫之灵物,他们均以美男子的形象出现,专门淫**女,“民家有美妇,辄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喘息,危害犹烈。”後来被万生所杀的“三通”乃一马二猪,被万生断一足的“一通”则不知为何物,蒲松龄在文末评曰:“五通青蛙,惑俗已久,遂至任其**,无人敢私议一语,万生真天下之快人也。”〈又〉篇写金龙大王女儿的俾女阉割一通,并在篇末说:“此事……若在万生用武之後,则吴下仅遗半通,宜其不足危害也。”

与作为人鬼的五显不同,五通是妖鬼,五通之"五"非确指,言其多也,然一鬼亦可名之五通。据笔者看到的材料,五通可能是多种动植物精怪的泛称,他们或显鼠、猪、猴、蛇等形,或幻化为人形**女子,既可即时祸福于人,亦能预测吉凶,集散钱财,宋代民间出于各种原因祀五通之风极盛,几乎村村有之,其名称有木下三郎、木客、独脚五通、萧家木下三神等,其实则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祭祀五通都是为了获取钱财,从这个角度来说,宋代,特别是南宋的五通与财的关系比五显要密切得多。据《龙城录》所载,五通也始于唐代,由于上述特点,五通在士人中名声不如五显,印象中除了李觏曾撰文表彰它之外,其他记载都是带有批评甚或指责的意味的。这也难怪,在士人看来,祀神卜梦,预测仕途自属正道,至于祈求分外之财,当然与义利两分的观念相违背,客观地说,正儿八经的士人也不需要去求神赐财,自然可以冠冕堂皇地指责普通百姓、商人信奉五通的做法了。

]

【借阴债】

借阴债则是苏州的陋俗。

上方山上有座五显灵顺庙。相传八月十七日是五显神生日。每到这天前後,就有不少人从各地赶来借阴债,据说只要从五显老爷那儿借到阴债,就可望财运亨通,家道兴旺。五显灵顺庙内供奉五显为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合称为“五显”,又叫“五圣”、“五通神”、“五路神”、“五路财神”。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後,一天突然梦见阵亡将士浑身血迹地来乞求抚恤,朱醒後,动了恻隐之心,批准五个亡灵为一伍,封为“五通神”,命家家祭祀,并在上方山上建立寺院。

苏州人将“五显”附会成“五通神”,而又将“五通神”等同於财神,於是有了借阴债的习俗。借阴债的仪式是:黄昏时,一名巫婆焚香叩神毕,由两名巫婆挟持,疾驰下山,名叫“跑马”。至山下点燃灯烛处,她呵欠一伸,眼皮一翻,故作颠厥,五通老爷上身了。於是撒泼谩骂,吞吃燃炽的蜡烛,显示神威,以广为招徕。庙上借债人次第供奉香烛“钱粮”、“元宝”,或供品,上殿顶礼膜拜默祷,师娘(女巫男觋的统称)在旁装神弄鬼,开条件,要求接受,然後借户取下供桌上的四只纸制小元宝,带回家中放在家堂内,隔几天看,若不走样,则已蒙借得;若发现元宝已经瘪掉,说明没有借到。或者采用求签法,求得上、中签者,表示已借到;得下签者,则借而未得。借了阴债之後,每月初一、月半都要在家烧香化纸,每年八月十七日还必须到上方山去烧香解钱粮,以此还本付息。倘本人死了,子孙还须继续“清偿”,所以苏州人有句俗话“上方山的阴债还不清”。

自宋代以来,五通神淫邪神格屡受士人批评,却因其神力能使人致富,信奉者众,难以禁断。直到清代,在中央大力推行礼制改革及禁异端思想的影响下,地方官禁毁淫祀的行动都较前代澈底,尤以汤斌(1627-1687)禁毁苏州上方山五通祠一例,最能展现国家权力介入地方社会的面向。

江南地域社会信奉五通神已久,积习成俗,迷信灵力,以苏州上方山五通祠香火最盛,信徒众多,亦不乏士大夫者流。汤斌对五通神的信仰不以为然,


状态提示:【五通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