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青春校园>神话传说>【四大天王】

【简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相传四大天王住在须弥山山腰上的四座山峰。四大天王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

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神话中托塔李天王李靖就是从多闻天王演化而来

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

【四大天王】

梵文:caturmaharajakayikas为帝释之外将,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山头,个住一山个护一天下(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瞻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王,是六欲天之第一,(佛教把世界分位依次上升的欲界、**、无**“三界”世间一切“有情众生”皆在三界中”轮回”不已,只有达到涅盘境界成佛,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受轮回之苦,欲界又有六天,称“六欲天”,为天神所居。六欲天又有六重,第一重天是四天王天,为四天王及他们的随从的住所)。

东方持国天王:梵文:dra。“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梵文:vidradhaka。“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首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部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apaksa。“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古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部信奉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梵文:vaian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佛也特设别院供养。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

【四大天王塑像】

左边第一尊,谓“东方持国天王”:因能护持国土、维护道场安宁而得名,专门守护东胜神州。身着白色、穿甲胄、持琵琶,表明他是用音乐来感化和劝导从生断恶从善。乐司调。

左边第二尊,谓“南方增长天王”:因能使他人增长善根而得名,专门守护南瞻部州。身着青色、突甲胄、持宝剑,表明他是用武力来惩恶护善。剑司风。

右边第二尊,谓“西方广目天王”:因能用净眼观察裟婆世界而得名,专门守护西牛贺州。身着红色、穿甲胄,早期塑像多为手持一种名叫“绢索”、专门用来捕捉敌人的网,现在的基本上都塑成手持的是龙。但是不管怎么塑都是表明他惩恶护善的办法不是靠杀,而是把敌人捉起来后强迫他改邪、和龙,都司顺。

右边第一尊,谓“北方多闻天王”:因福德闻名四面八方而得名,专门守护北俱泸州。身着绿色、穿七宝**甲胄、配长刀、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表明他是一边引导众生向善,一边用武力来降魔伏怪。伞司雨。

【神话中的四大天王】

《西游记》中的四大天王在仙班中的地位是高的,你看第五回中,“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咤太子”点起二十八宿等天兵天将就可知道,而且这四大天王隐隐然是监军角色,第五回的诗中说:“四大天王权总制,五方揭谛调多兵,李托塔中军掌号,恶哪咤前部先锋。”权总制和中军掌号是略有等同之处的。在第六回中,待二郎神到了天兵的营帐,“四大天王与李天王俱出辕门迎接”。四大天王竟排在托塔天王前面,可见其地位。其实在印度神话里,托塔李天王竟然就是拿伞的北方毗沙门天,也即多闻天天王,是居住在须弥山的山顶上方的众神之王因陀罗也即帝释天手下的四大天王之一。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说他,“在佛教中为护法之天神,兼施福之神性。”他的形象有多种,一般是手持宝幡,用以引导众生,制服魔众。到了中国,帝释天演变为玉皇大帝,而四大天王中只有拿伞的多闻天王竟然又化出一位分身即托塔李天王,现在敦煌发现的多闻天王画像就是一手托塔的,可见人们对多闻天王的喜爱程度。

在《封神演义》里,四大天王变成了闻太师手下镇守佳梦关的“魔家四将”,即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四兄弟,四个兄弟虽各俱神


状态提示:【四大天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