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捺钵王朝之辽圣宗>第一百六十七章 琴音依旧

锦瑟眨了眨眼睛:

“还不能确定,不过叫小锅子来问问就知道了。”

小锅子是内闱司安插在德妃宫里的小内侍,德妃对这些新人都心怀戒备,不让他们靠近,但是宫里的大事是瞒不过他们的眼睛的。

“好,你去办这件事,这次一定要有证据。”

春暖花开的时候,捺钵大营来到医巫闾山脚下,安葬了皇太弟耶律隆庆。然后皇帝驾临东京,在那里送走了率军再次出征高丽的萧合卓。此次出兵动用了十五万兵马,不惜占用春耕夏播的农时,战争的目标不是攻克开京活捉王询,而是拿下鸭绿江东的六座城堡,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朝廷对这位新任北枢密寄以了莫大希望,指望他能不辱使命大功告成,体面地结束这场持续了六年多的战争。萧合卓带着皇帝赐予的象征着亲征的尚方宝剑,满怀信心地出发了。

东南风渐起的初夏,捺钵行营溯辽河而上,来到土河和潢河交汇的木叶山,在这座圣山脚下为东征的胜利进行祈祷。

大营驻扎在土河之滨,波光潋滟的河水和吹醉游人的熏风并没有让皇帝轻松快乐,除了像魔咒一样笼罩头顶的高丽,还有别的烦心事也在萦绕在隆绪的心头。皇帝的龙案上现在摆着一份内闱司审结德妃案子的报告。判词是十恶不赦,绞刑处死。如果是一般宫中的案子,皇帝现在都不过问。皇后是后宫之主,就像皇帝是前朝至尊一样,隆绪不喜欢皇后干预朝政,也默契不损害皇后在后宫的权威。可这个案子的主犯是萧婉,曾经的皇后,菩萨哥特意命内闱司把案卷呈报皇帝审核。

案子是由魇胜而起。德妃找人在宫中做法,诅咒皇后不得好死。巫师逃了,内闱司没有抓住她,但是德妃宫里的宫女内侍都供认不讳,身上插着毒针写着咒语的木偶也找到了。德妃自然不认,只是人证物证俱在,事实难以抵赖。

如果案子到此为止,隆绪还可以设法保住德妃的一条命。除了自己于心不忍,还有女儿燕哥公主和姐姐齐国长公主的求情。皇帝不见燕哥,她就跪在宫门外两天两夜不起来,直到昏死过去被人抬走。长公主拉着萧继远一次又一次堵在路上拦驾,闹得皇帝连门都不敢出,最后只好答应她。

可是再往下看,内闱司竟然翻出了十二、三年前的一件旧案,证明皇后所生皇子的死是德妃所为。隆绪细细看了起来。先是一名宫女招供,见到先前皇后宫里的一个老嬷嬷来找过德妃,她们鬼鬼祟祟说了不知道什么。隆绪猜想这名宫女定是被打得熬不住,便攀咬起来。这令内闱司起了疑心,费尽周折找到了这名早就退休回家住在偏远乡下的老嬷嬷。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老嬷嬷供认,当年儿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求告无门,当时的贵妃,如今的德妃慷慨解囊,给了她一大笔银子,只要她抱皇后刚刚生下的第二个儿子出外时敞开襁褓,让风吹一吹。当时春寒料峭,小皇子宗宝身子本就虚弱,被风一吹,当晚发起高烧,不久就病死了。这个老嬷嬷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过了一段时间她就被辞退回家了。她今生今世本不想再进那个好不容易逃出来的深宫,但那笔钱花光了没能救回儿子的命,媳妇改嫁,老太太守着唯一的孙子贫苦度日。可是天道无情,孙子又病了,老太太借遍了穷亲戚卖光了家产都治不好,她走投无路,只好又去求德妃。没想到偏偏被人看到,扯出了这场惊天旧案。这件事坐实之后,内闱司推断皇长子宗永的死手法相同,应也与德妃有关,可惜那时的当事人都死光了,无从找到人证。

然这一件事就够了,人证凿凿,无可抵赖,事关皇嗣,罪无可恕。隆绪知道这一次是救不了萧婉了。不但儿子的死是皇后心底最大的痛,皇后绝不会饶过,就是自己又何尝不是伤心之至呢。想当初就是因为没有嗣子,差点连皇位都保不住。太后要立隆庆为皇太弟,险些搞得天下大乱。这样的罪要是可以宽恕,也就真的没有王法了。

隆绪叫进王继恩,推了推面前的案卷:

“你把它送去内闱司,就说后宫的事由皇后全权处置,朕不插手。”

王继恩偷觑着皇帝的脸色,小心翼翼道:

“长公主那里怎么办?皇上是答应了的。”

隆绪盯了他一眼,阴森森道:

“多嘴!长公主给你好处了么?你去告诉内闱司,让他们在案子了结后给长公主送一份犯人口供去。”

这日是六月的第一天,萧婉是从桌上的一张纸上逐日做的记号中记得的。她独自一人呆在这座帐里已经两个多月。原来的宫女、内侍早都不见了,这段时间以来都是内闱司的衙役送饭、送水。除了他们木头人一样的面孔,好久没有见到任何人了。她最想见的人是皇帝,并不是幻想用旧情感化这个无情的皇帝,而是想向他控诉宫中的罪恶;她还想见女儿、女婿、外孙和长公主,可也早就断了这个念想。除了最初有人问过她关于魇胜的事,被她嗤之以鼻,就在没有继续审问,她不知道案子进行到什么程度,只知道身边的人都要吃苦,三木之下何供没有,任何罪名都可以从他们的嘴里坐实。至于定什么罪名,就看皇后这一次想要如何处置自己了,是要再次降低位分还是彻底置之死地。窗外有一棵碗口粗的毛桃树,她每天都望着它,见到花蕾慢慢开放、花朵枯萎、花瓣掉落,浅淡嫩绿的稀疏树叶绿油油地爬满枝头,天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七章 琴音依旧--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