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小说>军事历史>汉末皇戚>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将究何为
世,最终滋养心中的野心,不然的话,说不得也会如曹操想成为“征西将军”一样,成为一个在幽州征伐异族的“白马刺史”也说不定。

归根到底,汉代承前秦遗风,自东汉以后,州郡权利加大,像太守、州牧,组建幕府,自成一国,几如古之诸侯。而州郡官吏动辄自称本国、本朝,视太守、州牧为国君,再加上两汉奉行的“忠义气节”,除非主君并非人君,亏待与臣子,否则臣子如果背叛离去,那就是不忠不孝,为人唾骂。

而如果这样,名声有损,那对这臣子的日后仕途也是有害,毕竟,在重出身名声的东汉,你没有好的出身,再没有好的名声,谁还敢收你为心腹?而真实历史上,这些名声有亏的人,多数在曹操发布《招贤令》之后,才真正的站住了历史的舞台。

夏日的微风浅浅的刮过伏泉的脸庞,不再夸赞杨洪,毕竟以杨洪的觉悟,即使伏泉夸出天,估计也不会有太多自得。随后伏泉转头看向刚刚介绍完自己,一直被众人冷落的秦川,虽然他对秦川不熟悉,但直觉告诉他,这人对自己有大用,毕竟那贼首黄穰据说也是没落士人,士人与士人之间,肯定会极力重用,这不是黄穰的兴趣,而是叛军能否起义成功的关键。

自古百姓起义,如果从高层到基层都是泥腿子的话,基本很难长久,即使他们初期得势,但最终也不会长久,原因就是没有一定知识的他们,根本只会破坏,却不会治理,对军队也没有有效的办法约束,自然不能让军队彻底改变,最终也长久不了。

但是如果起义的高层有不少知识分子的话,那这支起义军即使最初成不了气候,但在“广积粮,缓称王”的积蓄实力,改革内政、军队之下,那么他们起义长久甚至成功的机会就很大的。

因此,伏泉在知道秦川也是知识分子之后,直觉上便肯定这秦川对自己有用,不过还需要验证,只听他继续问道:“尔于黄贼麾下,身居何职?今日投诚,可有诚意乎?”

那边一直在等待的秦川闻言一愣,随后面上一喜,因为他听出了伏泉话外的意思,这是在试探他这个投诚的家伙到底有没有筹码值得伏泉来接纳。

只是,很显然,对于这一心来伏泉这投诚,寻找更大发展机会的秦川来说,他早就准备好了投名状,怎么可能没有好的筹码呢?

“回禀伏巴郡,川于叛军并无要职。”

随着秦川说完,在场众人心中渐渐生出轻视之感,就连徐晃都有一种忍不住动刀砍了这骗子的冲动,他本以为这秦川这么有底气来见伏泉,一定是身上有什么好东西要给伏泉,现在这秦川说他在叛军什么职位都没有,那么怎么可能还能有好东西给伏泉,这么傻了吧唧的就想来投诚?真是可笑。

看着众人反应,秦川当然也猜出他们的意思,因为这正是他要的效果,没这效果,又怎么能在他怀里那东西献出后,引得在场众人震惊,让这面前的伏泉更加重视自己呢?

未几,在感觉差不多后,秦川对着众人轻视的眼色正声说道:“川有一物,且与诸公察验。”说完,秦川便从身上取出一张看着染了不少黑灰的绢布,看着黑乎乎的,使人凭白生出一种厌恶之情。

不过,当秦川将那黑乎乎的绢布打开,放到众人面前时,在场众人便呆住了,只见那燃着黑灰的绢布上,有无数线条图形,像是山川河流一样,在左拐右拐的来回画着,旁边还有这种数字的标注。

在场中人现在也算是久经战阵了,这图纸画的虽然差,而且沾了黑灰更加难以细看,但大体还是能凭着感觉猜出这是一张地图。而这前来投诚的秦川居然献出一张地图给他们,众人细细思索心里便有了一丝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猜测,莫非这是叛军的兵力驻扎图?

“尔……文罕,此乃何物?”伏泉不可抑制的将心中的问题问了出来,虽然猜是猜到了,但是在没有得到确定答案前,他还是感觉有些不可置信,恍如天下掉下一块大馅饼一样。

当然,本来伏泉准备摆架子用“尔”来称呼秦川的,不过话音出口,他便改了口。毕竟如果这真是自己心中猜测的地图,伏泉在这样称呼无疑对这秦川无礼了,对于作为时刻标榜礼贤下士的伏泉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要是因此恶了秦川,让他毁了地图,那可就糟了。

可是,很明显,对于一心来投诚,博一个更大前程的秦川来说,自然不会做那蠢事。相反,在听到伏泉改口称呼自己的字后,他心里也是松了一口,因为他明白,自己是彻底进入伏泉的法眼了,成败就差最后一步了。

此刻,天地似乎唯有空中展翅飞舞的乌鸦的“嘎、嘎”叫声,只听得秦川大声说道:“回禀君侯,此乃叛贼黄穰之大军,兵力驻防分布图也。”

空气为之一顿,即使在场众人都猜到了,但是在秦川说出来后,还是有一些不确信,这么重要的东西就这样得到了?

伏泉也是怀疑,不过此时不是详查消息真伪之时,他现在要做的是要做一个喜得良才的君主演员而已。只看得伏泉突然起身,快步跑到秦川面前,抓着秦川还拿着地图的手,也不管有没有坏了那地图,大喜喊道:“善!善!文罕大贤也,孤得之真喜不自胜!”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九章 名臣良将究何为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